中醫藥傳真﹕慢性腎功能衰竭 按階段採攻防戰

施卿卿醫師

【明報專訊】慢性腎功能衰竭是因各種原因導致的腎臟損害,常表現為倦怠、乏力、噁心、嘔吐、少尿、無尿、水腫、呼吸有尿臭味、氣促、皮膚痕癢等症狀,屬於中醫的關格、癃閉、水腫等範疇。起因主要是脾腎失調,不能及時運化及排泄體內多餘水液及廢物,形成濕濁、濕熱、瘀血等邪毒,進而影響五臟六腑、四肢百骸而產生臨床諸證。

慢性腎功能衰竭是涉及身體多種臟器的嚴重疾病,應根據病情的發展階段而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。例如在腎功能損害的代償期,即臨床上尚無明顯症狀時,可以中醫治療為主,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以逆轉或延緩腎臟損害。在失代償期,即臨床上已有明顯症狀,可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,以減輕臨床症狀和阻止腎功能進行性惡化。到了尿毒症期,必要時應給予透析治療(即洗腎)、腎移植等替代療法。

現代藥理研究表明,補腎中藥如冬蟲夏草、淫羊藿、何首烏、山茱萸、女貞子等,對改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整體狀況有一定效果;人參、黃芪、地黃、黃精、何首烏、女貞子、枸杞子、菟絲子、杜仲、三七等,均能減輕體內毒素對腎臟的損害;以大黃為主的中藥製劑治療尿毒症,能明顯降低體內過高的血尿素氮、肌酣、血磷、血鉀;丹參、川芎、澤蘭、當歸、赤芍等活血化瘀中藥,可改善血黏度,減輕腎小球硬化,從而減緩腎功能衰竭的進展。

註﹕選擇食療前,應先諮詢註冊中醫師作相應選擇為宜。